恒溫恒濕試驗機控製器的簡單操作方法
恒溫恒濕試驗機控製器的簡單操作方法
愛佩科技恒溫恒濕試驗機控製器特點:
1.采用國外原裝進口微電腦大型液晶LCD觸摸屏中英文顯示控製器作為(wei) 試驗箱/實驗箱的主要控製係統配置。
2.多功能高容量可設定程式120 patterns; 1200 steps; 999*999 cycles,程式間並可任意串接(LINK)執行,無限次重複循環測試,每段時間最大設定99Hrs 59Mins,到目前沒止愛佩公司的所有顧客沒有用完過些這些程序。
3.控製方式:采智慧型PID+SSR/SCR正逆雙向同步輸出,內(nei) 含電腦先進之斜率控製邏輯,具有R’S-232C及485通信介麵裝置,電腦聯線操控、編輯、記錄及二組動態接點(TIMER SINGAL RELAY),使用便捷。
4.可規劃LCD顯示幕Back Linght之開啟時間,延長Back Light之使用壽命。
5.具程式修正、清除、預約啟動、停電記憶等眾(zhong) 多功能。
6.加濕、除濕、升溫、降溫、之所有功能,完全由微電腦自動控製,係統個(ge) 別完全獨立。
愛佩科技使用的高科技人機介麵全觸摸控製器具有眾(zhong) 多功能按鈕欄用於(yu) 切換到其他功能界麵。具體(ti) 如下:
1.在“運轉/停止”按鈕,用於(yu) 啟動和停止設備運行。
2.在“定值”模式下,可以切換到“定值設定畫麵”。
3.在“程式”模式下,可以切換到“程式設定畫麵”。
4.監視參數顯示欄:顯示溫度和濕度的當前測量值和設定值等。
5.運行信息提示欄:顯示運行之相關(guan) 信息。
6.溫度/濕度整定按鈕:用於(yu) 自動整定溫度和濕度之PID控製參數。
7.顯示/隱藏按鈕:用於(yu) 選擇是否顯示該監視變量對應之曲線。
8.左移和右移按鈕:用於(yu) 移動曲線。
9.刪除曲線:將當前顯示的曲線刪除掉。
10.另存到磁盤:將當前顯示的曲線數據存儲(chu) 到磁盤中,這樣文檔管理中就會(hui) 出現該文檔。
11.縮小XXX倍:用於(yu) 縮小顯示曲線。
12.參數設定:切換到“曲線參數設定畫麵”。
13.數據記錄周期:采樣周期。
14.1S:1秒采樣一組數據。這樣存儲(chu) 空間可以支持連續采樣24小時之數據。
15.10S:10秒采樣一組數據。這樣存儲(chu) 空間可以支持連續采樣240小時之數據。
16.30S和60S依上類推。
17.存儲(chu) 滿之行為(wei) :當存儲(chu) 空間不能再容納新采樣數據時,可以指定采用停止或者先入先出的方式。
18.溫度和濕度顯示範圍:指定曲線顯示溫度和濕度的Y軸範圍。這樣可以在Y軸方向縮放顯示曲線。
19.溫度設定值:設定測試溫度。
20.濕度設定值:設定測試濕度。
21.顯示程式名稱:通過“修改名稱”按鈕,可以修改該程序名稱。
22.程式設定曲線。以圖形形式顯示程式設定所進行的測試。
以上為(wei) 微電腦恒溫恒濕試驗機的簡單操作方法,更多請聯係生產(chan) 廠家東(dong) 莞市愛佩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索取詳細的操作說明書(shu) 或者報價(jia) 方案書(shu) 。
注:1. 微電腦恒溫恒濕試驗機使用的進口可編程觸摸屏控製器總共有120個(ge) 程式可供顧客編程使用,每個(ge) 程式別另具備有120個(ge) 段。
3.一般情況下,每個(ge) 測試點需要設定兩(liang) 個(ge) 段之參數。由於(yu) 溫度和濕度均為(wei) 大滯後量,隨時間之變化量較小,故需要一個(ge) 段來做為(wei) 過渡所需。例如測試點為(wei) 60℃,85%,測試時間為(wei) 72小時,當前溫度和濕度為(wei) 25℃,50%。可以這樣設定段參數:SEG001,溫度設定為(wei) 60℃,濕度設定為(wei) 85%,時間為(wei) 0.30;SEG002,溫度設定為(wei) 60℃,濕度設定為(wei) 85%,時間為(wei) 72.00。SEG001我們(men) 稱之為(wei) 過渡段,實現從(cong) 25℃,50%到60℃,85%的過渡,過渡時間為(wei) 30分鍾(該過渡時間可以自己指定,但必須與(yu) 設備的升降溫匹配)。SEG002為(wei) 真正做測試的時間,總共為(wei) 72小時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進口氙燈老化試驗箱與國產氙燈老化試驗箱的區別
- 水冷氙燈老化箱和風冷氙燈老化箱均勻性對比
- 橡膠耐臭氧老化試驗箱日常保養與注意事項?
- 臭氧老化試驗箱的工作原理
- 防水材料一般按照什麽標準國標做試驗?
- 塑膠產品耐臭氧試驗箱的維護小竅門有哪些?
- 淋雨箱損件、易耗品的明細清單
- 人工加速氣候老化試驗箱使用前注意事項
- 砂塵箱損件、易耗品的明細清單
- 防水材料需要做哪些試驗和滿足那些國標?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曆史
